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 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2020-06-22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6月17日至19日,交通运输部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参训学员通过原原本本自学、专家讲解、代表交流等方式,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结业式上,8个小组代表作交流发言,本网摘要刊登,敬请关注。

坚定不移发挥好制度优势创造交通发展新奇迹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副主任 刘鹏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方面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我国交通人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有利于解放和发展交通运输生产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通运输发展道路,创造了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的交通发展奇迹。奇迹背后,是制度的支撑、是制度的优势。

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最大的责任是要义无反顾坚决捍卫我们的制度安全;完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任务,最重大的使命是要坚定不移发挥好我们的制度优势。

新时代有许多新特点,最鲜明的特点是“强起来”。新时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坚决捍卫我们的制度安全,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坚决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

新时代交通人只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通运输发展道路,倍加珍惜有利于实现全国一盘棋的单一制国家制度、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土地制度、着眼全国平衡发展进行转移支付的财政制度、经济社会和交通长远发展规划制度、鼓励创新的交通运输法规制度、综合交通运输管理制度等,就一定能够继续创造我国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新奇迹。

四大思维视角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现代化

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孙文剑

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交通运输行业应顺应发展大势、世界潮流,从理论引领思维、互联网思维、全球化思维、共治思维视角,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互联网时代重塑人们的需求、生产、供应、消费以及整个社会的治理方式,交通运输行业执法、监管、治理必须完成转型和迭代。交通运输行业应打破行业间、区域间数据壁垒,着力构建国家级的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坚持“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互联网思维,从对交通工具的管理转向对资源的重塑和对公众的连接,从不同角度感知公众需求,预判社会关切问题,为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建设提供科学指引,提高交通治理的可预见性,逐步实现由依靠“小数据”的经验决策向依靠大数据的智能决策转变,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目前,交通运输治理体系还是以行业治理为主,未来应强化协同共治。在实现由管货运向管物流以及管供应链转变的基础上,关注从行业治理到产业治理的转变。未来治理应当体现城乡协同共治,建立城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的体制机制;针对城市群等发展新趋势,推动完善适应城市群、都市圈发展的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机制。应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部署,在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依靠数据、市场、公众的力量,加快建立健全适应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在法治轨道上推动交通运输制度更成熟定型

交通运输部法制司副司长 张雅萍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沉淀,是一个人情社会,依法治国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1979年,有学者第一次使用“依法治国”的概念,引发了长达近20年的法治好还是人治好的争论。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来之不易。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能力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来之不易。

法治的思维和理念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处事方式、执法方式、决策立法以及社会管理方式等。我们党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法治保障。

“良法善治”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到现在,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复杂问题、敏感问题,如何用法治方式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面对突发疫情,如何敏锐地预判制度短板和法律风险并及时应对,就是对我们依法行政能力的考验。

研究机制并有效建立机制是立法者一项非常重要的使命。我们要在法治轨道上推动交通运输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让法治真正成为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使行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迈向良法善治的新境界。

创新建立自由贸易港航运新制度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 杨华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推进水运制度完善、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去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推进海运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内河航运发展纲要》等文件,明确了水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在落实这些文件中,要突出抓好制度建设,梳理出水运发展制度短板,加快完善和创新。

推进水运高质量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客货运输单证电子化,方便人民群众出行和货物运输;加强应急装备和救援能力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水运市场监管机制,同时发挥好政府作用,完善港口和船舶运力宏观调控方式。

推进水运高质量发展,要以弥补水运发展制度短板为着力点。加快完善港口、航道建设、养护和水运绿色发展资金政策制度;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依托,对标国际,创新建立自由贸易港航运新制度;制修订《港口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有关配套条例和规章;积极参与国际航运规则制修订,提高话语权;加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制度建设,完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港口管理安全制度建设,加强多式联运标准和制度建设。

推动运输服务制度规则更加完善稳定持续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 李华强

当前,我国运输服务改革发展仍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在运输服务传统业态与新业态融合发展、国内与国际市场统筹发展、政府部门与社会共治发展、运输服务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方面仍面临挑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我们推动实现运输服务各项制度和规则更加完善、更加稳定、更加持续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运输服务制度体系建设方向进一步明晰。我们将重点推动出台《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加快修订《道路运输条例》,为城市交通管理法制化、道路运输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重点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新旧业态深度融合、双向互济;重点推动形成运输服务支撑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加快国际运输规则对接,推动国际运输高质量发展。

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明晰。我们将在全力完成好剩余111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任务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长效机制,加快县乡村运输服务网络节点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建立风险监测与快速处置机制。

运输服务治理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进一步明晰。我们将重点聚焦运政管理、“两客一危”、网约车等重点领域,全力打造运输服务信息化系统,健全新型监管机制;加快构建部门联动、行业自律、企业主责、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形成运输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明道优术打造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 林强

交通运输行业在战疫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存在短板,需要打造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加快交通强国建设要求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急需构建现代化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总框架下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准确把握新要求,明道优术,切实提升新时期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行业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工作管理机制,做到依法行政依规管理服务。在筑牢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上下功夫,服务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维护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强化制度创新,引领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发展和应用。

二是加强规划引领。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统领下,加快推动《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年)》及各领域中长期、“十四五”规划制定工作,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是强化创新引领。创新管理模式,构建行业合力创新的新机制。发挥部门协同优势,谋划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布局,紧盯国际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应用。优化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持续加强交通运输标准化和信息化工作,全面构建交通运输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

四是强化资源统筹。对内有效调动全行业力量,对外积极争取其他领域资源,形成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合力,推动行业制度体系落地落实。

建设陆海空天一体化海事监管系统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一级巡视员 孙有恒

疫情发生以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创新服务举措、强化保通保畅,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对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对照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对海事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海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仍存在短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索。

面对未来水上交通动态管控需求,必须全面融合AIS、CCTV、北斗导航、无人机等监管手段,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集合船舶船员静态信息,建设陆海空天一体化海事监管系统,向现场监管全智能、数据交换全流动、要素感知全覆盖方向发展。抓紧推动《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做好法规文件的立改废工作,进一步完善科学规范、权责分明的海事法治体系。

抓好“互联网+监管”和“互联网+政务”两个平台和“单一窗口”建设,推动实施船员服务便利工程,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加强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探索船员培养新模式,支持航海类高职院校扩招工作,支持西部海员培养基地的发展。

继续打好蓝天保卫战,设置好船舶排放控制区,落实好“限硫令”。加强水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构建强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促进航运绿色发展。

抢抓机遇,加快全球航行的海事巡航执法船队建设,强化国际重要海上通道、重点区域的态势感知能力,强化对专属经济区的动态监控和常态化巡航,实现主权水域监管全面覆盖。

坚持战略思维谋发展谋事业谋队伍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 王雷

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切实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联系到救捞,必须时刻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战略和交通使命紧密结合在一起,找准救捞在国家治理体系和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定位。去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建设的意见》,为救捞队伍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战略思维,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高度谋发展谋事业谋队伍,切实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防范化解交通领域重大风险。对救捞来说,底线思维就是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做好时刻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的准备,以最高效的行动保障海上遇险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防范化解重大海上安全风险。救捞系统将积极参与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全力履行海上救捞职责,守好海上安全最后一道防线。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特别是要高度警惕和防范交通运输行业的重大风险。

牢固树立创新思维,切实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救捞的发展正由近海走向深蓝,因此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坚持创新思维,创新和完善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创新交通运输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机制、技术手段、队伍发展模式,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